梵凈山| 2016-03-16 | 適合月份:
????
一次在一個朋友的博客上無意中看見了梵凈山,剛開始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有很深的禪意在里面,后面了解了一下知道梵凈山周邊聚集了大量的少數民族,世世代代居住如此,繁衍生息,歷史悠久,人文積淀濃厚。對于美麗,純粹、自然的向往讓我不得不開啟了這次為期三天的美麗旅程。
行程第一天:早上6:15的從北京起飛9:10分到達銅仁鳳凰機場,跟上當地導游驅車赴銅仁美食美景第一站民和鎮封神墥古寨
封神墥古寨位于貴州省江口縣民和鎮的龍興村,始建于清代,現村中有56戶人家,90%以上的居民姓舒,是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特色。古寨中的民居大都是木結構青瓦房,依山而建從低到高。村落、大山、農田、古樹相得益彰,保留了較好的田園村落格局,從對面的山上望去,樹木掩映、高低錯落一覽無余~
村落一角
深入廚房記錄美食誕生過程
飯后甜品當地的特產柿子
民和鎮封神墥古寨合影
美食達人綠野仙蹤olivia在封神墥古寨品嘗過當地特色的柿子之后寫道“嘗試完貴州銅仁特色美食之后,尋訪侗族封神墥古寨,原生態古寨完全自然風光。據說住在這的人姓氏一致,全部蘇姓,民風純樸。而當地的杮子,好吃到哭!”
行程第二天:土家族——黃巖古寨 羌族——漆樹坪古寨
這個被時光遺忘了的村落,古風淳樸,遺韻悠然,村內小橋流水,古樹參天,一座座古樸的傳統民居依山而建,錯落有致,一塊塊青石板縱橫交錯,聯系各家各戶,石杵、石凳、石案在村內隨處可見,古法造紙場所和工藝延續至今,保留完整,仿佛昨天村民們還在用它造了紙一樣。黃巖的美無需過多稱贊,簡而言之,它就是那個讓你能夠望得見山,看得見水,記得住鄉愁的地方。
進村口就能看見這樣的小院落。
主要經濟作物,草煙
難得這樣的百年古宅還能有保存這樣好的雕刻
在游覽了黃巖古寨后寫下了這樣一段話“黎明即起,遷怒于溪,尋訪黃巖,世外之境晃如南山之下。四百余年的光景留給了這座不大的村落太多的烙印,世代繁衍,生生不息”。
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,他們自稱“爾瑪”,意為“本地人”。早在3000多年前,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于他們的記載……這是我省總人口僅0.14萬人、江口縣僅200多人聚居的梵凈山區唯一“爾瑪”民族,她被譽為文化藝術“活化石”和“神秘梵凈爾瑪堡”;他們以畜牧業為副,以狩獵和多種副業為輔助,刺繡、挑花、編織是他們的傳統工藝;2013年羌寨被國家列入傳統保護村落
進村口就能看見一排泥巴樹皮墻,不知道這樣的建筑方式是什么時候流傳下來的。
精致的雕刻
羌族的特色鼓
羌族記錄自己生活生產的圖案
和當地現在的羌王合影留念,是不是很霸氣?
晚飯是羌王帶著我們吃的當地特產,紅燒蘿卜豬
達人劉哲在游覽桃映鎮漆樹坪羌族古寨后便情不自禁地說道“桃映鎮勻都村漆樹坪羌寨,貴州省內唯一的羌族村寨,連續兩天瀏覽走了三個村寨。雖看上去沒太大區別,但卻居住這不同的民族,有著不同的背景文化,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這些民族文化保留并傳承下去,才是真正意義上的56個民族56支花”.
行程第三天:最后的重頭戲,梵凈山、云舍,寓意為“云中的房舍,仙人居住的地方”。
站在紅云金頂,你可以什么都不想,也可以什么都想,這一刻你是完全自由的。在石壁上,第一次在風景點留下了到此一游的標記。
最后一站云舍,看完土家族的特色舞蹈,吃完在貴州最后一餐,是時候和這個美如畫、食暖心的城市說再見了。
中國土家第一村
村中的美景,神龍潭
土家筒子樓的花窗
依山傍水的土家族實景演出
品嘗云舍特色的土家族佳肴
傍晚時分在不舍中來到了銅仁機場準備返家
三天的體驗是相對短暫的,但是我們都帶著慢慢的收獲離開,相信通過手中鏡頭的記錄、文字的描寫、畫筆的寫意定能夠讓更多人們愛上梵凈山。短短三天時間也行不能完全感受這個城市的美,但留有遺憾也是下次再來最好的借口,不是嗎?